文史通义

[清]章学诚,吕思勉 评,李永圻 张耕华

文学

历史 章学诚 文史通义 国学 史学 学术 思想史 古籍

2009

上海古籍出版社

目录
导读整理说明大梁本《文史通义》原序卷一 内篇一 易教上 易教中 易教下 书教上 书教中 书教下 诗教上 诗教下 经解上 经解中 经解下卷二 内篇二 原道上 原道中 原道下 原学上 原学中 原学下 博约上 博约中 博约下 言公上 言公中 言公下卷三 内篇三 史德 史释 史注 传记 习固 朱陆 文德 文理 文集 篇卷 天喻 师说 假年 感遇 辨似卷四 内篇四 说林 知难 释通 横通 繁称 匡谬 质性 黠陋 俗嫌 针名 砭异 砭俗卷五 内篇五 申郑 答客问上 答客问中 答客问下 答问, 古文公式 古文十弊 浙东学术 妇学 《妇学》篇书后 诗话卷六 外篇 方志立三书议 州县请立志科议 地志统部 《和州志·皇言纪》序例 《和州志·官师表》序例 《和州志·选举表》序例 《和州志·氏族表》序例上 《和州志·氏族表》序例中 《和州志·氏族表》序例下 《和州志·舆地图》序例 《和州志·田赋书》序例 《和州志·艺文书》序例 《和州志·政略》序例 《和州志·列传》总论 《和州志·阙访列传》序例 《和州志·前志列传》序例上 《和州志·前志列传》序例中 《和州志·前志列传》序例下 《和州志·文征》序例卷七 外篇二 《永清县志·皇言纪》序例 《永清县志·恩泽纪》序例 《永清县志·职官表》序例 《永清县志·选举表》序例 《永清县志·士族表》序例 《永清县志·舆地图》序例 《永清县志·建置图》序例 《永清县志·水道图》序例 《永清县志·六书》例议 《永清县志·政略》序例 《永清县志·列传》序例 《永清县志·列女列传》序例 《永清县志·阙访列传》序例 《永清县志·前志列传》序例 《永清县志·文征》序例 《亳州志·人物表》例议上 《亳州志·人物表》例议中 《亳州志·人物表》例议下 《亳州志·掌故》例议上 《亳州志·掌故》例议中 《亳州志·掌故》例议下卷八 外篇三 答甄秀才论修志第一书 答甄秀才论修志第二书 与甄秀才论《文选》义例书 修志十议 《天门县志·艺文考》序艺文论附 《天门县志·五行考》序 《天门县志·学校考》序 与石首王明府论志例 记与戴东原论修志 报广济黄大尹论修志书 覆崔荆州书 为张吉甫司马撰《大名县志》序 为毕秋帆制府撰《常德府志》序 为毕秋帆制府撰《荆州府志》序 为毕秋帆制府撰《石首县志》序 书《武功志》后 书《朝邑志》后 书《吴郡志》后 书《姑苏志》后 书《滦志》后 书《灵寿县志》后附录《文史通义》版本《文史通义评》序
【展开】
内容简介
本书是我国清代著名史学家章学诚的代表作。正如史学大师吕思勉先生所言:其说不必尽合于今,然精深透辟,足以矫前此之失,而为后人导其先路者甚多。读其书既可知前此思想之转变,又可知新说未输入前吾国史学家之思想如何,实治国学者所不可不留意也。有鉴于此,我们将其作为“大学经典”之一提供给青年学子,以俾了解中国史学之发展。这次印行以章氏次子章华绂编印的“大梁本”为底本,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还加入了吕思勉先生对《文史通义》逐章逐节所作的评论。 导读 整理说明 大梁本《文史通义》原序 卷一 内篇一 卷二 内篇二 卷三 内篇三 卷四 内篇四 卷五 内篇五 卷六 外篇一 卷七 外篇二 卷八 外篇三 附录 《文史通义》版本 《文史通义》序
【展开】
下载说明

1、追日是作者栎年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王小红的田的评论
    章学诚,清代史学家、文学家。字实斋。汉族,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乾隆四十三年(1778)进士,官国子监典籍。曾主讲定州定武、保定莲池书院,并为南北方志馆主修地方志。章学诚倡“六经皆史”之论,治经治史,皆有特色。所着《文史通义》共9卷(内篇6卷,外篇3卷),是清中叶著名的学术理论着作。
  • 香織幸子的评论
    为了赶读书报告本来打算选其中十几篇看看就好,可是这本书实在是好书,每一篇都不舍得放过,于是周一要交的论文,我现在连上册还没看完[doge][doge][doge]文史通义校注(全二册...
  • 慈心明了的评论
    刘师培的《国学发微》实际上是他阅读章学诚《文史通义》的笔记,刘师培对国学的态度如下:1、古学均出自史官,六艺是群经、诸子的总源头;2、等儒学于诸子,反对儒学宗教化、孔子神圣化;3、十分重视传统文化的源流和传承关系;4、注重用归纳的方法界定概念范畴;5、坚持用辩证的观点分析历史现象
  • 石颖文11159的评论
    对《文史通义》里“六经皆史”从思想史的角度进行分析的难度就在于对于这种“手段的手段”的认知。另外,王阳明也说“以事言谓之史,以道言谓之经”,章学诚大约就是以事言的,史学家大约都是以事言的,“以事言、以道言”的对象都是同一事物,以事言的结果是史,以道言的结果是经,这是王阳明的逻辑。
  • 克郎君的评论
    “学问之始,非能记诵。博涉既深,将超记诵。故记诵者,学问之舟车也。” 这是一个比喻句,涉山济海,少不了舟车,在做学问的道路或航程中也少不了记诵。清·章学诚《文史通义》
  • 成语天天学的评论
    【成语】:强作解事【拼音】:qiǎng zuò jiě shì【解释】:比喻本不明事情的真意而妄加解释、议论。【出处】:唐·杜甫《彭衙行》:“小儿强解事,故索苦李餐。”【示例】:无其识而~,固不如庸俗之犹免于怪妄也。 ★清·章学诚《文史通义·记与戴东原论修志》
  • 吴桐祯成语诊所的评论
    古人认为“一技之长”是干什么用的?: “一技之长”指某种技术特长。如清章学诚《文史通义·假年》:“一得之能,一技之长,亦有志学之始与不逾矩之究竟也(一得之能,一技之长,都是一个人从...文字版>> 网页链接 (新浪长微博>> 长微博_长微博工具_...)
  • 空如上人字_飯香的评论
    這兩種書是學友幫我購進的。《史通》一本,業已買過,系上古78年點校本兩册合訂本,故尚未拆封;《文史通義》一本,爲「中國史學要籍叢刊」之一種,僅爲簡體橫排,無箋註釋證,殊失水準。
  • 俺土人一枚的评论
    清人章学诚在其名著《文史通义》中指出:“能具史识者,必具史德。”正史出于胜利者,而信史出于旁观者, 分享自Kindle
  • 安吉农办的评论
    不知古人之世,不可妄论古人文辞也。知其世矣,不知古人之身处,亦不可以遽论其文也。(章学诚《文史通义·文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