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93

查爾斯.曼恩

文学

历史 全球史 社会学 科普 文化 生態 自然 台版

2013-6

衛城

目录
導讀 沒有和自然無關的歷史 吳明益 菜園中的「哥倫布大交換」 林益仁 哥倫布大交換與臺灣 駱芬美 前言 導論 同種新世 1 兩座紀念碑 第一部 大西洋的旅程 2 菸草海岸 3 有毒的空氣 第二部 太平洋的旅程 4 跨洋而來的金錢(絲銀貿易,第一部分) 5 相思草、番薯與玉米(絲銀貿易,第二部分) 第三部 世界的歐洲 6 農工業聯合體 7 黑金 第四部 世界的非洲 8 大雜燴 9 逃亡者的森林 終曲 生命之流 10 在布拉拉考 附錄 一 字詞的衝突 二 全球化,前仆後繼 三 鄭成功∕國姓爺 致謝 注釋 書目 地圖與照片出處
【展开】
内容简介
從生態的角度,重新解讀五百年來的世界史與全球化。 一四九三年哥倫布於美洲設立據點, 引發歐亞美非連串病菌、糧食作物與人種等的交流與碰撞, 史稱哥倫布大交換, 是恐龍滅絕以後影響地球最重要的事件。 現代世界是怎麼形成的?作者認為,一般經常從純經濟角度描述我們如今身處的全球化世界,事實上,從長期視角來看,全球化「根本」就是一種生物現象。這要追溯到一四九三年哥倫布在美洲建立根據地。從這一年開始,原本彼此相隔的大陸產生混亂的交流與碰撞,稱之為「哥倫布大交換」,對生態學家而言,這是恐龍滅絕後最重要的事件。 一四九三年後的世界,世界的生態愈來愈照著歐洲人的方式行進,南美原本有幾百種的野生馬鈴薯與數十種的馴化馬鈴薯,因為歐洲人只大量種植其中幾種,使農場愈來愈類似,一旦染病就形成跨國糧食危機,十九世紀的馬鈴薯晚疫病菌就使發生饑荒的愛爾蘭人口減少一半。此外,作者也生動描述,生態因素如何在五百多年中不斷影響歷史,於是幫助美國獨立成功的可能是瘧蚊,讓英國出現工業革命的關鍵是因為原產於亞馬遜的橡膠,更不要說白銀如何影響當時的國際政經,讓明朝走向滅亡,而引進的玉米、番薯,因為耐旱容易種植,則讓處於小冰期的明清兩朝解決了饑荒問題,中國在此一時期成為人口最多的國家,臺灣也從此有了後來的本土象徵。 「哥倫布大交換」帶來的其實是一場生態災變,在物種、病菌、文化、人種的大混合中,逐漸形塑出我們此時此刻的現代世界。作者旁徵博引生態學家、人類學家、考古學家與歷史學家的最新研究,不僅重新詮釋了幾百年的世界史,也發現今日最激烈的政治爭端(移民、貿易政策與文化戰爭)的根源。
【展开】
下载说明

1、追日是作者栎年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